信札收藏的学问其实很深,特别是民国以前的古代书札,多为行草书。有人说读草书,如吃带刺的鱼,经常被卡住。但经验告诉人们,越是刺多的鱼,越有得品味。所以不识草书,不识繁体异体字,不识篆书(有印章时)的人,就无法读懂书札。
如果是文言文或诗词,不懂词牌韵谱,无法断句,不了解古代信体格式及称谓虚词,更是一筹莫展。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许指名道姓,皆以字号相称,写信者往往仅具一两字的名。有些书信署名只写“名正肃”,“名心印”或“知名不具”等,只能从收信人的亲朋友僚关系网和其笔迹上比对与厘定。正所谓:藏需要的是眼光,品需要的是功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