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势一:全球经济缓慢回暖,但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依旧疲软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3.7%,美国可能达到2.5%,总体上缓慢回暖,但要充分估计后危机时代调整的深度和广度。2014年以来,国际主要投行和国内机构普遍认为,2014年铜、铝价格仍将下跌,锌、锡价格底部支撑虽已形成,但大幅攀升动力依然不足。同时,国际经济对中国的带动作用减小,自2011年起,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开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,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。
形势二:深化改革将带来长期红利,但短期不可避免出现阵痛。
发展研究中心对350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明,产能过剩仍呈现行业面广、过剩程度高等特点,2013年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%,68%的企业认为消化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。同时,当前推进电解铝直购电仍有困难,铝结构车辆支持政策尚未出台,铝价与企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,特别是一批高成本电解铝企业面临人员、债务、土地、设备等一系列问题,使化解产能过剩任务愈加艰巨。
形势三:融资环境总体改善,但短期金融风险上升。
2013年以来,利率市场化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,长期看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但短期来看,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可能上升。当前,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处于正常区间,但先行指数自2012年10月以来持续回落,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波动影响。此外,房地产泡沫、地方债务平台、制造业负债等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,也可能影响有色企业的融资,提高资金成本,对此需要有足够认识。
形势四:有色金属长期需求保持增长,但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需要。
随着世界经济复苏,许多国家高速铁路、电力、水利、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将迎来高峰,这些都将使得有色金属需求保持增长。但从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。据统计,2014年1~2月,协会重点联系的51家企业实现利润比2013年同期下降57.6%,亏损面达到43.1%。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6%,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.1个百分点,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1.9个百分点,这是有色行业多年不曾出现过的局面,主要原因是结构调整、转型发展还没有找到突破口,在新产品研发、应用拓展领域还比较薄弱。
形势五:国际环境总体上持续改善,但短期内制约因素复杂。
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国际关系调整总体上有利,在提高国外资源保障能力,引进研发、品牌等高水平生产要素方面空间扩大。但国际利益格局调整十分复杂,贸易保护主义、资源民族主义倾向抬头,影响行业发展。例如,WTO做出美欧日诉我国钨、钼、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案终裁,将对我们优势稀有金属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。同时,我国境外投资成本不断上升,几乎所有项目建设资金均超概算,有的项目甚至超过概算数倍,也加大了走出去的风险。